深秋西藏安装透水砖:气候与工艺的双重考验

2025-10-21

深秋的西藏高原,昼夜温差超过15℃,白天气温约10-20℃,夜间则骤降至0℃以下,空气湿度低于30%。这种极端气候对透水砖施工提出严苛要求,需从材料适配、工艺优化、成品保护三方面构建技术体系。

fAPF9mzMW.png

一、材料选择:抗冻与透水性能的平衡

西藏深秋土壤冻结深度达0.5-1米,传统透水砖易因冻融循环出现开裂。建议采用陶瓷透水砖,其通过1200℃高温烧结形成致密结构,孔隙率稳定在15%-20%,既能保证透水系数≥1.0×10⁻²cm/s,又能承受-30℃低温不破裂。基层材料需选用级配碎石,粒径控制在5-20mm,含泥量≤1%,避免冻胀导致基层变形。

二、施工工艺:低温环境下的精准控制

  1. 基层处理:采用200mm厚级配碎石基层,分两层振压,每层压实度≥95%。深秋施工需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间完成压实,避免夜间低温导致材料脆化。拉萨某广场项目实践显示,该时段施工的基层沉降量较清晨施工减少62%。

  2. 粘结层控制:使用水灰比0.45的细石混凝土作为粘结层,厚度控制在30-40mm。施工前需将基层预热至5℃以上,防止低温导致混凝土速凝。那曲某步行街项目通过铺设电热丝预热基层,使粘结层强度提升28%。

  3. 铺装与填缝:透水砖铺装时预留3mm缝隙,采用干砂扫缝工艺。填缝砂需过2mm筛网,含泥量≤0.5%。日喀则某景区项目采用分两次扫缝法,首次填缝后洒水湿润,二次补填确保缝隙密实,使透水率保持在设计值的92%以上。

三、成品保护:多重防护应对极端环境

  1. 养护期管理:铺装完成后覆盖土工布保温,养护期延长至7天。期间每日中午洒水养护,避免夜间低温结冰。阿里某项目通过搭建保温棚,使养护期强度达标率从65%提升至91%。

  2. 交通管制:施工后3天内禁止行人通行,7天内限制轻型车辆通行。拉萨火车站前广场项目设置警示标识与临时通道,使砖面破损率从18%降至3%。

  3. 防污处理:施工区域设置围挡,防止融雪剂等腐蚀性物质接触砖面。山南某商业街项目采用丙烯酸类密封剂处理砖面,使抗污能力提升40%,维护周期延长至2年。

四、典型案例:林芝生态公园实践

该项目采用陶瓷透水砖,结合250mm厚碎石基层与30mm厚中砂找平层。通过智能温控系统监测基层温度,当低于5℃时自动启动加热装置。施工后7天强度达15MPa,透水系数保持1.2×10⁻²cm/s,经深秋冻融循环测试无开裂现象,为高原地区透水铺装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式。

深秋西藏的透水砖施工,本质是材料科学、热力学与工程管理的交叉实践。通过精准控制施工窗口期、优化材料配比、强化成品保护,方能在极端气候中实现“透水不透寒、稳固不脆化”的工程目标。


阅读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
技术支持: 微正营销
  • 首页
  • 产品中心
  • 案例展示
  • 电话